学术交流
位置:
首页
/
/
临床交流
毫米波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2023-01-04
近年来,毫米波技术成果在不断被推广应用于生物医学,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毫米波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毫米波照射对生物体有重要作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原   理: 毫米波疗法是指小功率(低强度)极高频电磁波同生命细胞、分子产生共振作用,并通过生命机体的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生物功能系统转导和放大,到达效应部位产生治疗作用,达到祛病健身目的一种新概念疗法。 作用机理: 毫米波疗法的本质在于细胞分子水平的信息调控,能有效改善和矫正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维持与修复生理动态平衡,临床上可用于改善呼吸道症状、解痉止咳、消炎止痛,促进肺部和气管炎症吸收。 1、毫米波辐射能非特异性地激化免疫系统的细胞,使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促进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反应过程,改善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人体抵抗力。 2、毫米波辐射能能促进肺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微循环,增强巨噬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性,加速病理和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排泄,加快肺部水肿和炎症的修复过程。 3、毫米波辐射能使肺部细胞组织的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提高其功能和再生能力,加速组织和器官的修复。 4、毫米波配合药物治疗,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并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临床应用:肺炎、支气管炎、肠胃炎、腹泻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优势: 1、毫米波属于非热疗法,治疗过程中无耗材、无污染、无放射。 2、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停止辐射治疗后仍有一段持续作用; 3、通过患部或穴位进行治疗,通过经络传导,使效果得到放大; 方法: 肺炎:肺腧穴、天突穴、膻中穴; 腹泻:中脘穴、上脘穴、天枢; 提高抵抗力:合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
微波热灼治疗消化道疾病100例分析 2022-05-11
  近年来,我们应用微波技术经内镜治疗消化道疾病100例,其中息肉57例(57.0%),胃粘膜脱垂20例(20.0%),疣状胃炎14例(14.0%),晚期肿瘤9例(9.0%),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男7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岁。症状:有上腹饱胀、嗳气、腹痛、反酸、吞咽困难、腹泻、黑粪或便血不等。内镜检查结果:息肉57例(57.0%)(胃息肉19例结肠息肉38例,计79颗),其中广基息肉26.6%,半广基息肉51.9%,长蒂息肉19.0%,丝状息肉2.5%,大于1厘米息肉15颗。胃粘膜脱垂20例20%,疣状胃炎14例(14.0%),晚期肿瘤9例9.0%(食管癌7例,结肠癌2例)。病理:①息肉:炎性78.9%,腺瘤样19.3%,幼年型1.8%;②胃粘膜脱垂:浅表性炎70.0%,萎缩性炎30.0%;③疣状胃炎:萎缩性炎57.1%,萎缩性炎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28.6%;④ 肿瘤:食道鳞癌55.6%,结肠腺癌44.4%。 1.2仪器及方法 微波治疗机。方法:术前常规肌注654-2 10mg,根据病灶大小、形态调节输出功率大小,一般40~60W。用球状天线从活检孔插入瞄准接触病灶,据病灶形态采用顶部加压“熨烫”法或颈部两侧“切割”法,足踏控制烧灼时间,一般10~30秒,致组织凝固发白或炭化,大于1cm以上息肉和胃粘膜脱垂,在息肉和脱垂粘膜基底部边缘粘膜下分点注射3.3%高渗盐去甲肾上腺素液3~8ml,致局部肿胀、粘膜隆起,而后行微波热灼可预防或减少出血,有效防止消化壁穿孔。对疣状胃炎,将痘疹样隆起熨平,治疗3天内给半流饮食,常规口服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粘膜保护剂1~4周,结肠疾病治疗后常规口服氟哌酸1周,全部病例均在2~8周内复查内镜。 1.3疗效判断    治愈(有效)息肉消失,胃粘膜脱垂消失或缩小50%以上,胃粘膜痘疹隆起消失,且症状缓解或减轻,食管癌,结肠癌者梗堵症状改善,进食较治疗前进步;无效:为达到上述标准。 1.4 结果 57例(79颗)息肉全部消失,治愈率100%;20例胃粘膜脱垂,12例脱垂胃粘膜消失,7例缩小50%以上,且上腹疼痛消失或减轻,治愈率95.0%,无效1例5.0%,疣状胃炎14例,痘疹隆起消失,症状改善明显,治愈率100%;晚期肿瘤9例,有效7例77.8%,无效2例22.2%,无效1例并发症。 2讨论 利用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一次性治愈率达90%以上,且 无严重的病发症,目前已扩展应用于胃肠道出血、肿瘤凝除等。 本组57例(79颗)息肉,经微波热灼后全部消失,治愈率达100%,无论是高频电且或湿微波凝固治疗大息肉,术中、术后易发生出血或穿孔,我们在大息肉基底部和脱垂粘膜下注射高渗盐去甲肾上腺素液,而后再行微波热灼。其作用和机理是: 高渗盐水使组织肿胀,血管类纤维蛋白变性,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收缩,且局部的高渗环境延长了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致使息肉的血液供应被阻断,息肉缩小,既预防性止血又缩短热灼时间,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高渗盐去甲肾上腺素液后,增大了粘膜与肌层间的距离,减轻了微波的高温对消化道壁的深度损伤,有效的防止了消化道穿孔。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性胃炎,应用微波将痘疹隆起病灶熨平后再用抑酸剂。疗效高,治愈率100%。 微波热灼消化道隆起性癌灶,使癌灶缩小,减轻了梗堵症状,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微波治疗消化道疾病,疗效可靠,安全且仪器价格便宜。适宜在各类医院推广应用。  
微波治疗难治性胃溃疡 2022-04-12
  本文就我院自1990年以以来应用内镜微波技术治疗难治性胃溃疡的疗效脊髓方结果以报道。 1 临床资料 难治性胃溃疡17例(19个病变)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21~74岁,平均47.5岁。胃溃疡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发生并发症史3~8年,均经多次内镜检查及或组织病检确诊胃良性溃疡。其中胃底部溃疡2例,胃体部溃疡3例,胃角溃疡7例,胃窦部溃疡5例。除2例系双溃疡外均为单发溃疡。溃疡小于1cm10例,1.1~1.5cm7例;全部病例中有7例长期饮酒吸烟史7~12年,并发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2例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4次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7例。伴发心血管病6例,肝硬化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17例术前均经H2受体拮抗剂或H2受体拮抗剂联合羟氨苄青霉素(两周)、痢特灵(两周)、胶体必(两周)等治疗三个月以上复检,HP转阴性,其中溃疡病变无改变。 2治疗方法 采用Olympus GIF XQ10型或GIF-105型纤维胃镜剂,多功能微波治疗机,频率2450MHz,最大功率100w。 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注入少量清水清洗干净病变及周围组织,根据溃疡周边隆起的程度选用不同的微波电极。溃疡周边隆起较高的组织用针状电极沿隆起组织多点刺入凝固治疗一圈,微波输入功率20~30w每次每点治疗时间10~30s,必要时可重复,使溃疡周边隆起较低的组织用球状或柱状电极紧贴隆起组织表面,输入微波功率及治疗方法相同。溃疡底部一般不作处理。有出血者可用球状电极一并凝固止血。治疗完观察数分钟无意外情况时终止。术后嘱患者饮食保护,继续服用H2受体拮抗剂及胃粘膜保护剂8颗。 3 结果 19个溃疡均经一次微波治疗后复检,有12个溃疡以愈合,其余溃疡明显缩小1/2以上,8周复检全部愈合。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随访14例12~18个月,为见异常。 4 讨论 难治性胃溃疡的发生系多种致病剂诱发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因素中不仅与酸有关,而且与HP感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度以及一些老年患者免予功能降低,常伴有其它慢性严重的疾病等。也与难治性胃溃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上述多种不良因素长期影响机体,使部分患者溃疡在于和过程中发生异常,溃疡边缘组织纤维化过渡而硬化,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溃疡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或发生并发症。我们采用内镜微波治疗是通过微波引入体内与机体局部组织相互作用产生很小的范围高温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破坏溃疡边缘纤维化过渡而发硬的结蒂组织,引发新的凝固型溃疡,再在药物的协同下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上皮组织再生而达到溃疡治愈的目的。本组19个溃疡均经一次治疗后8周内溃疡全部愈合,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有14例随访12~18个月未见复发。我们认为内镜微波治疗难治性胃溃疡使有效、安全、简便、无副反应得好方法,尤其对老年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更适宜此种治疗方法。    
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1265例 2022-03-02
  资料和方法 消化道息肉者1265例,男780例,女485例;年龄11~74岁,共有息肉1566颗(含结肠多发息肉6例),其中分布在食管74颗、贲门48颗胃405颗、结直肠982颗;息肉最小约米粒大,最大4.5cm ×3.0cm;术前全部进行病例检查炎性及增生息息肉1126例。 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机。治疗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与内窥镜检查相同。术前15分钟注射阿托品0.5mg获654~210mg,抑制胃肠蠕动,减少消化液分泌。根据息肉大小选择不同功率。时间和次数。息肉<1.0cm用50 mA,3~5秒,点灼1~4次,息肉>1.0cm的一般用20~30W,6~10秒,点灼4~7次,直至息肉局部气化或呈白色凝固为止,对有蒂息肉,对准基地两侧电灼效果较好。 结果和讨论 本组病例经1次治疗息肉消失达90.2%,123例息肉较大或较多者,分2~4次灼切或分别数次采用微波电凝方法摘除。2次以上治疗全部有效。术后复查,部分病例1周内可见前表溃疡性改变,1周以上粘膜恢复正常。随访216例,有2例(1例1年余,1例2年7个月)腺瘤恶变手术治疗,余无复发。治疗过程中无一大出血或穿孔,仅个别患者术后轻微腹痛,经休息或口服氟哌酸好转,3例P-J综合症因息肉多而大,术后少量两出血,经内科治疗很快康复。     国内外均以证明,微波对于息肉的摘除有效率达100%。本组对直径<1.0cm的广基或短蒂息肉,采用“顶部电灼加压法”,长蒂息肉采用“基底两侧法”,效果较好,可以一次灼除,有效率达90%以上。凝固气化时以短时间多次凝固为佳,这样不受肠蠕动影响,不易使内镜加热安全可靠。<1.0cm得多发性息肉每次可清除数十颗,>2.0cm的长蒂息肉,用高频电切为好, 有利于将整个息肉回收,作组织学检查,以提高息肉恶变的检出率,也防止灼除不完全或功率过大损伤组织过多。造成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本组治疗P-J综合症3例结肠内数十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息肉,经分次分批电凝切除,随访1例肠粘膜恢复良好,无复发。治疗中微波天线电极出现组织焦痂应随时清除,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方法是向外抽拉天线或反复转动角钮并在胃肠壁上轻轻滑动。    国外应用微波治疗的热能量达42~48℃ 时能有效破坏癌细胞,另外,怀可用于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国内有报道。 我们对2例早期食管癌机4例晚期食管癌狭窄、2例吻合口粮性狭窄的患者进行微波治疗,解除了患者进食困难,延长了生存时间。总之,微波治疗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可靠,无需住院,并发症少,只的基层医院推广。  
毫米波治疗烧伤瘢痕的疗效观察 2021-10-20
  我科自1999年2月~2000年8月对20例手腕深Ⅱ度创面愈合后,采用毫米波早期康复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方法能有效地抑制瘢痕增生,止痛、消肿、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1.对象与方法 选择手腕部深Ⅱ度烧伤的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为毫米波康复治疗及弹力套加压疗法,对照组为单纯弹力套加压。用毫米波治疗仪,频率为42.5GHz,创面愈合之后就进行毫米波康复治疗,2次/d,40min/次。辐射头距皮肤1cm,疗程为30d。 2.结果 评估标准 有效:为无增生性瘢痕,无疼痛无奇痒,皮肤颜色由猩红色转为淡红,再转为接近正常皮肤,腕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无效:为瘢痕增生,伴有疼痛及痒,腕关节活动受一定影响。 20例试验组患者经2个疗程后1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而20例对照组经相同时间治疗后9例有效,11例无效,有效率为45%。经统计学处理前组疗效明显优于后者(X2=8.49;P<0.01) 3.讨论 腕关节功能是人体工作和生活必要的,以往对功能部位烧伤瘢痕康复治疗不外于药物和加压,但效果都不十分理想,结果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痛痒难忍,影响外观,重者影响关节功能,一直以来烧伤瘢痕康复治疗是一大难题,实践证明毫米波结合弹力套加压对深!度瘢痕康复更有效。毫米波是1~10mm的电磁波,相应频率范围30~300GHz,属微波段的频率最高端,与哺乳动物固有频率50GHz相近,作为一种可通过谐振导入体内的能量波,可能是通过特定频率引起相干振荡来激励或调节机体潜能,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来达到瘢痕康复效果。早期采用毫米波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回流,减轻肿胀。毫米波激活多核中性粒细胞,激活红细胞Ⅰ型受体(CR1)增强红细胞免疫,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泄。有利于创面愈合区组织对增生的病理成纤维细胞的吸收清除,从而有利于抑制瘢痕增生,对组胺等活性物质的吸收和排泄,有利于止痒。同时毫米波促进皮肤基底细胞增殖分化,重塑皮肤正常结构。毫米波有促进烧伤区皮肤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对深!度烧伤皮肤神经康复不容忽视,有不少病人自诉瘢痕组织在较长时间内感觉疼痛难忍,是由于烧伤后神经康复不良,毫米波治疗使深!度烧伤区神经组织有效康复,达到无痛目的。瘢痕康复宜早,不宜迟,在创面愈合停止包扎后,立即开始毫米波康复治疗,将组织内早期病理成纤维细胞抑制或杀灭于“萌芽”状态,只要早期得到有效康复治疗,那么不需象往常那样长达6-8个月的治疗。 毫米波用于瘢痕康复具有突出优点:(1)能有效的杀灭或抑制病理成纤维细胞增生,达到抑制瘢痕增生的目的,(2)避免往常治疗瘢痕所需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3)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无损伤、无毒副作用,而且费用低,深受烧伤患者的欢迎,所以毫米波早期用于瘢痕康复值得推广。 现代康复2001 年6月第5 卷第6期  Modern Rehabilitation,June 2001,VOL.5NO.6  
毫米波在治疗烧伤中的作用 2021-09-07
         烧伤属于常见创伤,一般以热力烧伤(包括热液,如水、油等、蒸汽、火焰、炽热金属或塑料液体和固体,如钢水、钢锭或高温塑料等)为主。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化学和电子烧伤亦呈增多趋势。在火灾、易燃易爆物燃烧爆炸及现代战争中均可造成成批的烧伤患者。 烧伤的严重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1.烧伤面积。2.烧伤深度。3.烧伤部位。4.烧伤原因。5.病人年龄。6.病人体质状况。7.有无合并伤(如呼吸道损伤)或中毒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烧伤面积和深度,当然,这几种因素又相互关联和影响,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全面予以考虑和处置。       烧伤面积的估计指烧伤范围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我国一般采用经实测人体表面积而建立的“新九分法”来表示。烧伤深度的分类方法则较多,我国传统惯用“三度四分法”;同时为了便于成批伤员的收容、组织抢救、及组织人力、物力的安排,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以及有无合并伤等情况,我国也制定了烧伤严重程度的中国分类法,即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类。 毫米波指波长1~10mm,频率30~300GHz的极高频电磁波。在临床上,它是以英国物理学家H·佛洛里赫提出的“电磁相干振荡”理论为基础,通过谐振在人体内产生的生物学特点治疗疾病的。其中毫米波最主要的生物学特点是“非热效应”。“非热效应”是指人体在低功率密度(<10mW/cm2)辐射时,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但受照部位的温升不会越过0.1℃。在治疗烧伤中,“非热效应”有着独特的疗效,是其它仪器无法替代的。       毫米波治疗烧伤,可以激活神经、体液和局部传导系统,促进微循环和组织灌流,改善组织营养和细胞生物氧化,增加细胞活性,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造血组织功能,提高免疫力,激活受损中心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极大地增强组织控制炎性反应及修复和再生能力,从而有力促进病变组织或器官形态和机能向正常化转变,改善临床症状。 首先,毫米波作为一种可通过谐振导入体内的能量波,早期采用进行烧伤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回流,减轻肿胀。毫米波激活多核中性粒细胞,激活红细胞Ⅰ型受体(CR1)增强红细胞免疫,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泄。有利于创面愈合区组织对增生的病理成纤维细胞的吸收清除,从而有利于抑制烧伤的治疗;对组胺等活性物质的吸收和排泄,有利于止痒。同时,毫米波促进皮肤基底细胞增殖分化,重塑皮肤正常结构。 其次,对重度烧伤皮肤神经组织有康复的作用,毫米波可以达到无痛的目的。毫米波可将组织内早期病理成纤维细胞抑制或杀灭于“萌芽”状态,只要早期得到有效康复治疗,那么不需用像往常那样长达6~8个月的治疗。 有人采用毫米波治疗烧伤瘢痕,结果疗效明显,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方法治疗的疗效。毫米波治疗皮肤烧伤具有以下优点: ⑴能有效的杀灭或抑制病理生成纤维细胞增生。 ⑵能够避免药物治疗烧伤带来的副作用。 ⑶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无损伤、无毒副作用,而且费用低。毫米波治疗仪属于物理治疗仪,安全可靠,其“非热效应”等生物学特点,是治疗烧伤的理疗仪器之中的首选。因此说,毫米波在治疗烧伤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毫米波对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2021-07-29
        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易发病,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而毫米波治疗支气管炎,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治疗组:支气管炎患者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65岁,平均为26.1岁。照射治疗前病程最短为1周,最长达1年,照射期间,患者均停药物治疗。 对照组,随机抽取出院病案支气管炎患者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69岁,平均为35岁,住院前病程最短为5d,最长达2个半月。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毫米波治疗仪,振荡源输出功率为60mW,输出功率密度为<3mW/cm2。每例以躯干针灸穴位区为准,常取穴有“天突、大椎、肺俞、定喘”。学龄前儿童,起始3d所取各穴照射总和时间为10min,以后视具体情况可改变时间,适当延长“大椎或天突”穴5~10min。其余患者治疗初始致结束各穴照射总和时间为20~80min不等,可以5~10d为1疗程。患者可取平卧位或坐位,辐射头之皮肤距离在1cm之内。对照组:抗生素药物(有单用、有联用)治疗,有的再加中成药口服治疗,且卧床休息。 2结果     两组的治愈率比较见表1,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因毫米波治疗为5~10d为1疗程,又因接受治疗的年龄段不同,故分年龄段。在5d内见效比较,学龄前儿童,治疗组5例,占80%,对照组3例,占33%(t检验,p<0.05)。少年,治疗组4例,占75%,对照组3例,占50%(t检验,p>0.05)。青少年组,治疗组4例,占75%,对照组6例,占30%(t检验,p>0.05)。成年,治疗组17例,占70%,对照组18例,占16.6% (t检验,p<0.01)。学龄前儿童组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少年组与青少年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3讨论     毫米波作用于人体内可引起系列的生物效应,从电学的观点看,发生在细胞膜上的声电波引起类似超声波的作用。由于生物体是一个完整的功能结构系统,在毫米波作用下,可产生局部直接效应、内脏效应、间接效应。本治疗法是采用针灸穴位区照射,机体通过体表穴位得到毫米波的特定作用,达到祛痰、止咳、降气之功效,病损的器官组织可以得到修复。又因毫米波不同于高能射线,小剂量照射对人体不会有丝毫的损害。
毫米波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40例 2021-07-20
       支气管哮喘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6~60岁,病程3个月~30年。均为中度支气管哮喘。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利康民、氨茶碱、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或强的松口服,并给螺旋霉素、青霉素或静脉补液。同时采用毫米波治疗仪,辐射头放置经穴上,穴位以膻中、肺俞、尺泽、列缺、风门、合谷、丰隆、天突、定喘为主。每次3~5穴。每穴5~10min。每日1次。12次1疗程。另设同期患者40例为对照组仅用上述药物治疗。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或最大呼气流量(PEF)增加>35%或FEV1、PEF≥80%预计值,PEF昼夜流动率<20%,治疗组21例,对照组12例;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PEF增加25%~35%或FEV(PEF)达到预计值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要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组16例,对照组20例;好转:哮喘发作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15%~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组3例,对照组7例;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对照组1例。治疗组临床控制率52.5%,对照组30%,χ2=4.18,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显效、好转、无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按现代观点,哮喘治疗必须抓2个环节,消除支气管痉挛和气管非特异性炎症,方能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常规激素,抗菌素治疗的同时配合高密度毫米波,以循经传导方法治疗获得良好疗效。毫米波照射能使机体产生免疫矫正作用,同时能刺激中性粒细胞,使其吞噬能力增强,产生消炎作用。由于肺部血液循环丰富,血液中的免疫成份发生变化后对肺泡内的炎症影响较快。
毫米波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机理的研究 2021-06-25
  摘要 目的:探讨毫米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的及其I临床价值。方法:对用毫米波治疗的22例消化性溃疡作随机双盲研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hpH、基础胃酸(BA0)、最大胃酸(MA0)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毫米波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比较相差十分显著。治疗前后二组pH<4总时间(%)、直立位和卧位pH<4的时间(%)、BAO、MA0无显著性差异(P>O.05),而卧位pH>5.6时间(%)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5.6时间百分率。(2)胃电活动分析:采用WCI-)F4B胃肠电频谱分析仪,在胃内pH监测前进行空腹体表胃电图(EGG)测定,电极置于B超确定的胃体、胃窦相应体表位置,连续记录6min40s扫描图和各项经富里叶频谱分析的参数,即峰值频率(Fp),平均振幅(Ap),过零频率(Fz)和中心频率(Fc)。 (3)BA()、M.AO检测:禁食12h插入胃管,将空腹胃液抽尽弃去,然后用电动负压4.0kPa(30mmHg)连续抽取1h胃液,作BAO测定。接着皮下注射五肽胃泌素(6Ug/kg),同样负压抽取胃液标本,每15min1次,共4次,作MAO测定。按胃液量(m1)×滴定5ml胃液所耗O.1mol/L NaOt{量(m1)×20/1000=mmol/L,分别计算BAO、MAO值。 1.4疗效判定 毫米波治疗2周后再行24h胃内pH、BAO、MAO及胃电图检查,观察毫米波的治疗对它们的影响,复查胃镜,判定治疗效果。疗效标准:(1)痊愈为溃疡愈合;(2)有效为溃疡面缩小>50%;(3)无效为溃疡面缩小<50%。 2结果   2.1胃镜复查显示  毫米波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比较,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2.2毫米波对胃内24h pH的影响  毫米波治疗前、后二组pH<4总时间(%)、直立位和卧位pH<4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卧位pH>5.6时间(%) 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毫米波可促进胃、十二指肠正常蠕动,减轻十二指肠一胃反流。 2.3毫米波治疗前后二组BAO、MAO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毫米波治疗对胃酸分泌无影响。 2.4毫米波治疗对胃电节律活动影响较明显,2周治疗后毫米波组中有4/5高主频(Fp>3.8cpm)患者,2/3低主频(Fp<2.6cpm)患者恢复正常(Fp2.8~3.5cpm);3/4出现异常M波的患者治疗后M波消失;6/8有主频左移或节律紊乱患者,治疗后频谱恢复到正态分布,节律紊乱改善。2/4胃体部平均峰值幅度异常增高(Ap>300UV)者,治疗后峰值降到正常。 3讨论 3.1近来,毫米波非热效应的生物学作用引起了广泛兴趣,已有多篇报告证实毫米波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1-3]。本文应用随机对照双盲法研究证实,毫米波2周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愈合率达6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表明,排除影响溃疡愈合的其他因素外,毫米波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实。2周治愈率不亚于H2受体拮抗剂。 3.2溃疡形成与胃粘膜保护因子减弱和损伤因子增强有关,“无酸则无溃疡”,故抑制酸的分泌是目前药物治疗溃疡、促进溃疡愈合极为重要又十分有效的手段。为深入了解毫米波治疗溃疡的确切机理,我们对二组进行治疗前后的胃内24hpH监测和胃泌酸功能(BAO、MAO)的分析。结果表明,毫米波治疗对胃酸分泌无明显影响,证实毫米波可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不抑制胃酸分泌。胃酸是人体正常消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消化介质,长期强烈的抑酸,可引起胃泌素异常升高,在动物模型上已证实可诱发胃上皮肠化[4]和类癌[5],而毫米波治疗溃疡是通过非抑酸机制发挥作用。与目前广泛使用强烈抑酸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相比,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对老年性非高酸性溃疡治疗十分有利。 3.3本文胃内24h pH监测发现,毫米波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胃一十二指肠运动失调所致十二指肠一胃反流有明显效果。治疗组卧位胃内pH>5.6时间百分率从34.3±19.3下降为5.4±7.3(P<0.01)。说明毫米波治疗有助于胃一十二指肠运动恢复正常的生理节律,有助于加强幽门括约肌防止十二指肠一胃反流的功能。有研究证实十二指肠液中所含胆酸、胰酶及其产生的溶血性卵磷脂是强烈的胃粘膜破坏因子,不仅可使溃疡面加深形成难治性溃疡,且可造成正常胃粘膜炎症、糜烂水肿继而引起新的溃疡[6]。而毫米波治疗能调节胃十二指肠功能,抑制病理性十二指肠一胃的反流,阻断了十二指肠中有害活性物质对胃粘膜的破坏,故对消化性溃疡愈合有较大促进作用。 3.4胃肠电活动是胃肠运动的基础,其与平滑肌细胞代谢密切相关且受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研究证实,EGG能反映空腹状态下胃消化间期综合肌电(IDMEC)[7,8],胃电频谱分析中的主频(Fp)可准确反映胃的节律,振幅(Ap)与收缩有关[9,10]。本文结果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运动过缓、过速和胃电节律紊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毫米波治疗后大部分能恢复到正常范围,表明毫米波能通过对胃粘膜和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调节,使胃生物电活动和胃一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消化性溃疡,特别是DU患者EGG中可出现异常M波型,通过2周治疗后M波全部消失且溃疡愈合,也证实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可靠。 毫米波治疗开创了简单、廉价、有效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新方法,它主要通过调节胃粘膜和平滑肌细胞代谢,使胃生物电活动恢复正常,使胃肠运动更为协调,加强了胃粘膜保护因子,减弱了损伤因子的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然而,毫米波对消化道激素、胃粘膜血流、及对消化性溃疡发生有关的幽门螺旋菌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
1
2
3

成都恒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东四段十号普生大厦七楼
销售热线:
+86-28-84446318   +86-28-84432673
售后服务热线:400-6686-948   028-84446327

投诉电话:13808079011
E-mail:chinahbyj@163.com

版权所有:成都恒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蜀ICP备12006851号-1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川)-非经营性-2012-0010